欢迎访问 合作社联播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供销社 >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 | 如何为农业科技注入“金”动力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 | 如何为农业科技注入“金”动力

发布时间:2025-07-10作者:liyang 来源: 广西省农业农村厅

  芒种过后,南宁市金穗火龙果良种培育基地进入水肥供养的关键时期。

  南宁市金穗火龙果良种培育基地的火龙果进入开花、结果期。记者 冼妍杏 摄

  6月10日上午11时,广西滴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轻点“启动”按钮,降温系统田间控制阀门被齐齐打开,半个小时内,2500亩火龙果园区温度就降到适宜的区间。另一边,水肥一体化机组也在同步进行灌溉作业。

  南宁市金穗火龙果良种培育基地。记者 冼妍杏 摄

  “这些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灌溉系统能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50%—60%。”广西滴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甘益祥介绍。

  铺设在作物根系附近的灌溉系统。记者 冼妍杏 摄

  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节水节肥上。

  果园内架设的自动喷淋降温设备。记者 冼妍杏 摄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西滴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智慧农业领域持续深耕,依托数字化种植平台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再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灌溉、降温以及补光作业等农事操作。目前,这项技术已推广至广东、云南等地,并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落地,服务面积超过30万亩。

  农业科技落地生根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

  桂林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入政策性担保为企业增信,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记者 冼妍杏 摄

  走访调研中,桂林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像滴滴农业科技公司这样的科技型农业企业普遍面临回款周期长、应收账款占比高的资金压力。针对这一痛点,桂林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入政策性担保为企业增信,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构建“桂新科创+”专属产品,突破传统融资限制,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缓解此类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桂林银行及时批复720万元贷款额度,让我们在研发投入上更有底气。”甘益祥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桂林银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60亿元,较年初增长2.84%,覆盖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惠及企业978家。

  从曾经的“流汗农业”到现在的“智慧农业”,在金融力量的精准助力下,农业新技术和新设备大大改变了广西农业生产的面貌。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向南宁市刘圩镇晟发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投放贷款4069万元,助力广西首个山东“寿光模式”智慧农业项目落地。2025年1—5月,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投放设施农业贷款35.83亿元,有力支持了广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向北海一家化肥生产企业发放1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按下“加速键”。如今,这家化肥生产企业已将业务触角延伸至东南亚,为多地农业生产输送高品质肥料。截至5月末,兴业银行南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80亿元。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先后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特色支行、9家科技支行。其中,该行利用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累计采集走访有效客户818万户,授信突破614万户、6211亿元。

  近年来,广西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科技引领、金融扶持、产业兴旺”的总要求,相继出台《关于提升现代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有关措施》等系列政策,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合作通道,精准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集聚,助力广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广西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吴坚:

  为有效应对广西乡村科技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特提出以下三项金融机制创新建议:

  一是建立“桂农科创贷”风险共担与增值服务机制,降低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广西特色农业领域科技型企业因技术转化风险、市场不确定性及缺乏合格抵押物导致的信用风险。如设立风险分担机制,与合作银行、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按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设立“技术流+成长性”特色审批机制,建立区别于传统信贷的专属评价模型;设立“融资+融智”贷后管理机制,联合农业科研院所、产业专家库,为获贷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政策咨询等增值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贷后风险动态监测与预警。

  二是设立“八桂臻品链”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缓释与效率提升机制,缓解广西乡村科技型企业在特色农产品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中,因核心企业信用不足或变动、订单履约风险、存货价值波动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三是设立“桂科知产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散与价值实现机制,解决广西轻资产乡村科技型企业因缺乏传统抵押物导致的融资难问题,有效分散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处置变现难的风险。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小额股权投资”的投贷联动模式,引入政府引导基金或社会资本参与;可考虑依托广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专门开辟农业知识产权板块,提供质押登记、价值评估等一站式服务,为质押的农业知识产权提供市场化流转和快速变现渠道。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新建:

  为加码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稳定粮食、糖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农业强区建设,科技金融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围绕种子、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装备、绿色农业技艺、保鲜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农业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加码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涉农领域科技金融适当的倾向性政策支持;在组织服务体系上,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提供多样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是强化面向农业农村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解决农村科技金融人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利用金融力量的支持,加快培养农业领域的把乜萍脊ス卣吆图际趼涞亍胺牍佟保贫咝!⒖蒲性核肱┮盗菲笠敌耍ㄏ蚴渌湍芡黄啤翱ú弊印奔际醯难蟹⒐歉珊团┘纪乒闳嗽保涣硪环矫妫菇ā芭┮�+科技+金融”跨界知识体系,培养深刻理解农业产业特点、周期规律和风险特质的金融产品设计人才,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下沉并精准匹配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三是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健全农业科技金融的风险防范体系。应进一步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探索新技术失败、生物安全等科技专属保险,创新风险分散与转移工具;积极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做实各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设立并扩充农业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比例对金融机构支持合格科技项目产生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构建可持续风险补偿机制。

  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毛新华:

  当前,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服务难以精准匹配,初创企业信用信息不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流转难,缺乏权威评估标准及全国性交易市场,质押物处置成本高、周期长。

  从金融机构视角,建议以授信机制创新为抓手、风险防控为保障,构建供应链赋能体系:

  一是创新准入机制,破解评估难题。针对科技型农业企业轻资产、高成长性特征,建立分层准入标准,重点筛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目标客群。摒弃单一抵押物评估标准,针对乡村科技型企业,将农业专利技术、智慧农业设备纳入授信评估体系。例如,为某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时,结合第三方机构对其专利技术进行价值评估,以专利权质押为补充,突破传统抵押限制。

  二是强化多方协同,完善分担机制。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建立风险共担合作,对符合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科技型企业,按约定比例分担授信风险,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通过“银行+担保”协同联动,形成风险分担闭环,既保障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又为乡村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稳定的金融活水,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针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上下游,依托核心企业订单数据为其供应商提供担保,授信额度与供应链交易金额挂钩。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项目网站简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合作社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

合作社联播网 hzs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41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85169483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47336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