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玉米抗渍涝促生长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2-08-04作者:admin 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今年6月以来,东北地区降雨偏多、温度偏低、光照偏少,部分地区玉米长势偏弱。据气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东北、黄淮海等地将有大范围降水过程,积水渍涝风险较大。当前,东北地区春玉米正处于拔节期,黄淮海夏玉米正处于苗期,是促进苗情转化的重要时期。为科学应对阴雨渍涝影响,以“抗渍涝、促散墒,强田管、促生长,防病虫、减损失”为重点,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田管促转化,确保玉米稳产丰产。
(一)排水降渍涝。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做好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雷电等灾害防御性工作。对低洼积水地块,及时疏通沟渠,调运各类排水机械,迅速排除田间积水,最大程度减少植株受浸时间。同时,清除植株上的泥沙和杂物,促进叶片尽快恢复光合作用和生理机能。
(二)中耕促散墒。积水浸泡易造成土壤板结,降低土壤通透性,不利于作物生长。东北地区及时铲趟松土,破除板结加快散墒。黄淮海地区加强划锄,促进通气散墒。对死苗率超过60%的田块,视情况及时翻耕补种适宜的早熟品种,或改种鲜食、青贮玉米及其他短季作物。
(三)追肥补养分。泡水、过水地块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应结合中耕及时追肥。东北地区可追肥前移,氮、钾肥搭配。黄淮海地区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推荐机械侧深施,离苗10厘米左右,注意及时埋土。对发生渍涝和遭受雹灾的地块,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料和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有条件的地区可与病虫防控药剂一并施用,做到一喷多效。
(四)防控病虫害。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好应急防治、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切实减轻病虫害危害损失。东北地区重点关注玉米大斑病、北方炭疽病、茎腐病,玉米螟、黏虫等,黄淮海地区重点关注南方锈病、玉米小斑病、褐斑病、茎腐病,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蓟马等。
解读: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gk/nszd_1/2022/202207/t20220708_640430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